後排左起魯肇忠、黃志芳、林保華、艾琳達、陳明賢、城仲模、裘兆琳、?
前排左起施並錫、楊月清、魯肇忠夫人、謝聰敏、王能祥、薛惠美、羅榮光、張文隆、鄭英兒
後排左起魯肇忠、黃志芳、林保華、艾琳達、陳明賢、城仲模、裘兆琳、?
前排左起施並錫、楊月清、魯肇忠夫人、謝聰敏、王能祥、薛惠美、羅榮光、張文隆、鄭英兒
左起梅心怡(Lynn Alan Miles)、王能祥、張文隆、謝聰敏、艾琳達
左起梅心怡(Lynn Alan Miles)、王能祥、張文隆、謝聰敏、艾琳達
前總統府國策顧問.謝聰敏先生蒞臨演講
前總統府國策顧問.謝聰敏先生蒞臨演講
郭雨新先生定居華盛頓,呼應台灣黨外民主運動,無論台灣或海外都產生一股民主的潮流,主要的推動人物就是王能祥先生。王先生多才多藝,一方面溝通美國國會支持台灣民主運動,他方面編印刊物鼓動海內外鄉親投入民主潮流。1979年美麗島事件前夕,我從台灣訪問美國,已經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史學家張文隆先生訪問王能祥先生,記錄王先生克服艱困的國際環境,開創美國國會外交的經過,極為珍貴。
我在國史館出版的《台灣自救宣言─謝聰敏先生訪談錄》中提到同一時期:「南非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助手,也是現任總統姆貝基(Thabo Mvuyelwa Mbeki)曾經到美國接受《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專訪,《紐約時報》記者問他以往既然堅持走蘇聯路線,為何現在卻決定來美國尋求援助與支持,改走美國路線。他的回答十分簡潔卻也無奈,他說:『只有蘇聯會公開支持世界上受壓迫的第三世界政權,美國對此困境卻始終坐視不理,我並不是共產主義的信徒與支持者,是因為只有蘇聯才會支持受壓迫的人,才不得不走蘇聯路線。』」當時的海外台灣人社會,也由王能祥帶頭,爭取美國國會與媒體對台灣民主與人權的聲援。由於美國不能公開支持台灣民主化運動,一部份同鄉也尋求社會主義國家,包括中共的援助。當然其中也有非暴力路線與暴力路線之爭。實際上當時也發生幾件爆炸事件。這種爭論在海外論壇上持續發生,我也寫了幾篇文章。後來洛杉磯同鄉發起「組黨返鄉」運動,我敦請王先生擔任華盛頓地區的負責人。王先生的回憶錄說出了台灣民主運動在美國國會開創外交的真相。
台灣留學生畢業以後,在美國擔任醫師、工程師、會計師、教授、經理人員等專業人士,受到西方社會的尊重,最適合美國國會的外交工作。愛德華‧甘迺迪競選總統,台灣僑民聚會捐出十萬美金,聲勢非凡,遂結合組織「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從事外交工作。但我們在美國鼓吹「組黨返鄉」運動需要專業公共關係人才,另外委託美國公共關係公司擔任,終於完成使命。我在「組黨返鄉」運動中回台,王先生則繼續留在美國從事外交工作。我在台灣從事公職,遇到人權、外交和國防難題,仍需不斷向他請教。
王先生是在冷戰時期從事美國國會外交工作。冷戰結束,王先生仍然以虔誠的基督教徒精神鼓吹和平。中國外交官以戰爭比喻吃葷、和平比喻吃素。王先生向來是吃素的。現在亞洲已經有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和北朝鮮生產核子武器,日本也累積核能資源和核子技術,鄰近的美國和俄國都是核能大國。任何國家如果炫耀武力,與鄰國干戈相向,可能召來其他核子國家的介入,翻天覆地。亞洲已經產生新的權力制衡。季辛吉在新書《論中國》,勸告賢明的政治領袖比照「大西洋社區」,創造「太平洋社區」,讓亞洲國家參加,共同致力,互助合作。這也是王先生多年努力的目標。
台灣有人以「兄弟之邦」比喻中國與台灣的關係。核能時代必須建立新的權力制衡制度,迎接和平與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