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委員.蔡式淵先生蒞臨演講
考試委員.蔡式淵先生蒞臨演講
傳奇人物有很多種,有些是「力拔山兮氣蓋世」,外型英挺,口若懸河,才華四溢;本書的主角王能祥顯然不是這一類型。王能祥外表普通,言語文章僅較一般人更通順清晰,但他卻也創造了一段傳奇。
一九七○年代及一九八○年代,台灣反抗國民黨戒嚴統治的政治人物到美國華府幾乎都會去找他,留美、留日關心台灣政治的台灣社群領袖到華府一定會去他家,想瞭解美國政府或想和美國政府接觸的台灣人也都會拜訪他,因為他一個人單槍匹馬和美國議員及行政部門建立了密切的溝通管道,他是當年台灣人在華府的「一個人大使館」的「地下大使」。對美國政界而言,台灣人的外交大使就是王能祥。
一九七○年代的台灣,政治氛圍仍相當恐怖。台灣島內,大家不太敢談政治,要談政治議題時都會先左顧右盼,惟恐流入外人之耳,而招來牢獄之災。甚至海外的台灣人都感受到拘束:島內的人怕被列入黑名單不能出國,海外的台灣人怕不能回國,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館(當時仍未斷交)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監視留美的台灣人。
王能祥在那種恐怖氣氛下,動員留美台灣人舉行「台灣人民眾大會」(一九七五),說服了美國國會舉辦「台灣人權聽證會」(一九七七),並讓美國國會在一九七九年斷交後為了建立「台灣關係法」所舉辦的「台灣關係法聽證會」中有台灣人的證言。
他是當年國民黨戒嚴政府的眼中釘,卡特擔任美國總統推動人權外交之後(一九七六),每當台灣民主運動者受到壓制、逮捕、傷害、恐嚇,王能祥更是主動促使美國國會議員或行政官員對台灣政府表達關切,以保護台灣的民主化進程。
一九七三到一九七九,我在華府美利堅大學心理系讀書,並在喬治城大學藥學系工作。當時王能祥為協助流亡美國的民主前輩郭雨新忙碌不休,而在華府的台灣人多因恐受牽連而不敢出面協助,所以我便在寫論文與工作之餘成了幫他們撰寫與打雜的義工,也因此有機會更進一步熟悉王能祥。
王能祥在本書中真誠道出他這一生的經歷和他對一些事件的觀點與解釋。真誠的回憶錄使我們更瞭解為什麼王能祥能夠一邊工作維持生活一邊建立傳奇的「一個人大使館」(不到十歲就開始連續三年流浪住防空溝、車站、草寮,依靠撿食、設陷捕鳥、狗、貓、老鼠維生及年少時教會圈內的生活,似乎與他貌似謙卑的自負情結、大智若愚、慷慨對待朋友、高效率、高紀律的論述寫作習慣息息相關)。
真誠的回憶錄,尤其是混雜著個人單方面的解釋與觀點必也傷人,也必將成為茶餘飯後的好題材。張文隆的紀錄,文筆清晰,維持了王能祥的談話風格,也頗能讓讀者感受到王能祥被台獨聯盟兩度開除「盟籍」的另一段傳奇。
蔡 式 淵
二○一一年九月三○日
二○一一年九月三○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